加强环境保护、 促进节能减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, 是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、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迫切需要, 诸多乡镇污水处理厂也由此应运而生。通过对如东县污水处理情况的调查, 笔者认为,要保障乡镇污水处理工作的顺利推进, 健全乡镇污水处理价格机制已成为当务之急。
一、 乡镇污水处理的现状及特点
如东县除县城外, 有 13 个镇, 已建成污水处理厂 8 家, 在建 2 家, 总投资超过 1 亿元, 主体工程投资概算为 0.4 亿元, 管网投资约 0.6 亿元, 设计一期处理能力 2 万吨, 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 50%以上。
综观乡镇污水处理的情况, 多元化特点比较明显:
(一) 兴建模式存在差异。 在 10 家乡镇污水处理厂中, 洋口镇以 BOT 形式①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新建; 栟茶镇以 BOO 形式②在本地企业原有的污水处理系统上扩建而成, 其余 8 家均由政府投资建设并承担日常维护和运行管理。
(二) 处理工艺存在差异。 处理工艺主要分为两种, 一是 SBR 间歇式活性污泥法, 另一种是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。 两种处理工艺投资数额也相差悬殊。 同样日处理 2000 吨的设计能力,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耗资约占 SBR 法耗资的 50%。
(三) 运行效率存在差异。 乡镇污水管网建设正在大力推进, 初始阶段主要集中在小城镇的工业企业、 医疗卫生、 学校、 农贸市场、 农民集居点等,由于各镇发展情况不同, 实际纳管的污水结构、 水质、 水量和污水处理系统利用率也差异明显。二、 乡镇污水处理的主要矛盾
(四) 条件不够成熟, 具体操作比较复杂。一是水源方面。 农村还大量存在使用自备水源和地下水的情况, 范围比较广, 且相对分散。对于这两种水源产生的污水, 监管难度大。 二是水量方面。 乡镇污水集中处理刚刚开始, 管道合流、 雨污不分给污水处理的计量带来了困难。 三是水质方面。 由于经验还不够丰富, 一些乡镇对于纳管水质也未有明确要求和有效监控, 这对将来开征收费也增加了难度。 有的乡镇甚至在 BOT、 BOO 协议中也未对纳管进出水水质标准进行约定。